苏苏的思考
人际交往中的需求和期待
00 min
2023-12-22
2024-10-6
AI 摘要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URL
1、预设信息——
 
需求一共分为三类: 第一级是需要(Need),衣食住行这是最基本的需要(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); 第二级是想要(Want),当需要找到了满足它的供给物时,就变成了想要。(你渴了(need),身边正好有品水,这时候需要就变成了想要 第三极是需求(demand),想要的东西可以被实现的时候,才会变成真实的需求。
 
举个例子,
你渴了,需要喝水(需要); 附近正好有一个超市里面有卖矿泉水(想要); 兜里正好有十块钱买得起矿泉水(需求)。
 
2、在人际关系中,一个人一旦有了需求,就容易产生期待。
比如,
A特别伤心失落,需要被安慰、共情,同时B又特别擅长共情、安慰,且和A是朋友。 这时候A找到B的时候,就容易对B产生期待。
 
产生期待本身是没有错的, 但是很多A有了期待以后,会产生“错误的”要求。
 
需求——产生——>期待——产生——>要求
 
这样做的后果是,自己会变成道德的“制定者”。 如果B满足了自己的期待,自己会很快乐; 如果B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,自己就会很失落、甚至仇恨B。
 
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标准期待强行按到对方身上,如果对方没做到自己的标准, 未满足自己的期待,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,进而怨恨对方。
 
更好的做法—— 1)当需求能够被满足的时候,应该去请求对方而不是要求对方; 2)预索取先给予,为别人提供价值,巩固情感账户;
 
3、之所以会产生上述情况有几点原因——
1)人性,人性本是自私的。 所有有需求、有期待、有要求,从人性上看待都是合理的。 但是,我想要并不意味着,我一定能得到。 因为人与人交往,本质上是价值、利益的交换。
 
2)未做到课题分离。 要知道,我的期待本身是我自己的课题, 对方愿不愿意满足我,是对方的课题; 我能不能理解对方,是我的课题; 我只能请求对方,而不是要求对方,因为我没有这个权力。
 
3)一些固有的错误的自动化思维 用错误的“我以为”、“我觉得”去看待事物。
 
我们在意的并不是别人的言论,我们在意的只是自己内心的期望。
上一篇
利己思维和利他思维
下一篇
如何提高做事的执行力之转移矛盾

Comments
Loading...